
對于各種廢棄物的開發利用,將其作為資源開發,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每
回收利用1萬噸廢1日物資,可以節約自然資源4. 12萬噸,節約能漯1.4萬噸標煤,減少6-10萬噸垃圾處理量;每利用1萬噸廢鋼鐵,可出鋼8500噸,節約成品鐵礦石2萬噸,
節能0.4萬噸標準煤,少產生1.2萬噸礦渣,比用鐵礦石煉鋼節約2/3的工時。每利用1萬噸廢紙,可生產紙漿8000噸,節約木材3萬立方米,節約能源1.2萬噸標準煤,節水100萬立方米,少排放廢水90多萬立方米,節電600萬度。電器產品換代的節律越來越快,報廢電器中的元器件平均只用了2萬小時,只相當于設計壽命的1/25,這些元器件還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大力發展資源再生產業,是解決中國資源短缺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節約型社會的必然選擇。
汽車產業是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其可持續發展是實現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廢1日汽車超期服役使用危害更大,不僅涉及環境污染,而且會萌生交通安全事故,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報廢汽車的露天丟棄堆放,也是一個既浪費材料、又影響環境和占用土地的社會難題,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社會公害。因此,廢舊汽車的回收、利用和處置,已經在發達國家引起高度重視。
我國從1985年制訂第一個《汽車報廢標準》開始,先后制訂并出臺了《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2001年國務院令第307號)、《1日機動車交易管理辦法》等~系列法規。2006
年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環?偩致摵项C布《汽車產品回收利用技術政策》,目的是指導汽車生產和銷售及相關企業啟動、開展并推動汽車產品的設計、制造和報廢、回收、再利用等項工作,推動我國對汽車產品報廢回收制度的建立,該技術政策強調建立報廢汽車材料、物質的分類收集和分選系統,促進汽車廢物的充分合理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降低直至消除廢物的危害性,不斷完善再生資源的回收、加工、利用體系。提出到2012年左右,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報廢汽車回收利用法律法規體系、政策支持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回收利用經濟評估指標體系!秶抑虚L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在重點行業和重點城市建立循環經濟的技術發展模式,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科技支持”作為未來15年的科技發展的重要目標!秶沂晃瀛h境科技發展規劃》把“廢舊汽車再循環關鍵技術研究”列入環境科技優先發展領域。
我國目前汽車生產主要關注的是生產開發,但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增多,汽車回收問題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就成立了“老1日汽車更新領導小組”,專門負責管理汽車的報廢、回恢、置換和更新,并對汽車實行強制性報廢。與此同時,還對回收報廢車實施特種行業管理,對報廢汽車回收公司實行資格認證。
但是我國汽車工業起步晚、基礎差,目前也極少有符合標準的拆解處理企業和成型的回收技術和回收研究中心,目前的回收技術多集中在鋼鐵原材料的回收利用,其他材料如回收處于低效混亂的狀態。
我國汽車產量從2002年以來以近40%的速度上升,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產量在不斷增加。國家統計局于2010年《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表明:全年生產汽車1379.5萬輛,比上年增長48. 2%;其中轎車748.5萬輛。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2005年,我國汽車保有量為3500萬輛。2009年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7619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331萬輛),與上年相比,增加1152. 10萬輛,增長17. 81%。至2010年5月,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83249. 04萬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