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braux"></progress>
  • <track id="braux"><i id="braux"></i></track>
    <ruby id="braux"></ruby>

    <dd id="braux"></dd>
  • <span id="braux"><sup id="braux"></sup></span>
    <optgroup id="braux"></optgroup>

  • <ol id="braux"><output id="braux"></output></ol>
    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聯系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綜合資訊

    賣廢品也約?再生資源的互聯網之道

    時間:2015-10-16 16:19:51  來源:  作者:

         只要輕點手機,就可預約安全可靠的上門回收服務,價格透明公道,操作便捷,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會長潘永剛認為,再生資源行業與互聯網平臺相結合,不僅有利于垃圾分類,也優化整合了像金玉花這樣的城市拾荒者,有助于政府提升管理水平、創新管理模式。

      

    十幾年來,來自山東德州的金玉花一直在北京北四環的一個小區里收廢品。以前,她無論嚴寒酷暑,都在小區外面“等活”;現在,她成為一家再生資源企業的正式員工并用上了回收廢品的手機應用,按照預約上門回收廢品,并通過微信方式進行支付。

      

    “以前找我們賣廢品的都是大爺大媽,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參與進來。”金玉花在實踐中感受到了客戶群體的變化。

      

    金玉花這樣的拾荒者曾被視為城市流動人員的典型代表,而她現在則成為互聯網時代廢品回收行業線上線下(O2O)對接的關鍵一環。

      

    金玉花使用的O2O應用“幫到家”由北京盈創回收公司開發,已在北京部分社區使用并在進一步推廣中。

      

    在盈創總經理常濤看來,無論是借助物聯網的飲料瓶智能回收機,還是借助互聯網的O2O平臺,都為再生資源回收打通新的渠道,同時也改變著“廢品”的流向和命運。

      

    金玉花是廢品回收鏈條中最初的環節,常濤更關注的則是“廢品”最終去了哪里。常濤說,傳統的廢品回收鏈條冗長繁復,廢品被一層層送到回收站,再賣給再利用企業。

      

    常濤說,正規的再生資源企業需要對廢品進行環保處理,成本較高,回購價相對低。由于利益驅使,很多回收物并沒有被送進環保企業,而是流入了小作坊。

      

    “我曾經去過一些廢品銷售集散中心,那里的小作坊到處散發著刺鼻的氣味,對回收物的處理極為粗放,不僅處理后產品流入非正規渠道,處理過程也對空氣、水和土壤產生了二次污染。”

      

    “我們探索用物聯網和互聯網的方式進行廢品回收,不僅是想從源頭打通回收渠道,更是想通過可追溯的數據打造一個全程可監控的安全回收運營模式,避免流入非法途徑。”常濤說。

     

     正是看中了互聯網模式的優勢,格林美、桑德等再生資源行業公司紛紛涉足互聯網回收。專注于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的上市公司格林美于2015年8月啟動了分類回收互聯網平臺“回收哥”,已進入武漢、深圳、荊門、天津四個城市,有超過3000名回收人員加盟,單日廢品回收量突破300噸。

      

    據“回收哥”總經理張宇平介紹,格林美和很多其他再生資源行業公司一樣,有資源處理能力,卻面臨原材料短缺問題,“收不上來東西,正規軍干不過游擊隊”;ヂ摼W回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處理工廠吃不飽的問題。

      

    中國自2000年起在北京、上海、深圳等8個城市試點垃圾分類,但收效甚微。張宇平認為歐美等國家采用的分類垃圾桶模式在中國不奏效,其根本原因在于垃圾桶只是解決器物層面,并沒有從老百姓的思想、行為以及市場利益方面進行綜合考量,但互聯網模式也許讓分類回收行得通。

      

    “只要輕點手機,就可預約安全可靠的上門回收服務,價格透明公道,操作便捷,這種市場化方式能夠有效引導市民進行垃圾分類,也有助于普及‘賣廢品也是做環保’‘垃圾分類產生價值’的綠色理念。”張宇平說。

      

    “這不僅僅是商業行為,也獲得了政府的關注。我們已經與多地政府開展合作,希望他們的推廣能讓更多老百姓參與到這項綠色事業中。”張宇平補充道。

      

    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政府要創新城市治理方式,城市發展要善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會長潘永剛認為,再生資源行業與互聯網平臺相結合,不僅有利于垃圾分類,也優化整合了像金玉花這樣的城市拾荒者,有助于政府提升管理水平、創新管理模式。

      

    “通過‘互聯網+回收’的方式整合現有的拾荒者,其實是把他們變成了產業工人,變得更加規范有序。當大家都意識到他們是城市分類回收的環保服務員時,他們就會受到更多的尊重和重視。”潘永剛說。

      

    除了再生資源行業企業借助“互聯網+”實現轉型,中國還涌現出“愛回收”“再生活”“9貝殼”等一大批互聯網初創公司,并出現了前端回收與后端商業模式相結合的創新。

     

    綜合資訊
    政策法規
    行情分析
    媒體報道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_一级a做片性视频美女大腿真白_日韩国产新能源股票_亚洲人成在线网站播放
    <progress id="braux"></progress>
  • <track id="braux"><i id="braux"></i></track>
    <ruby id="braux"></ruby>

    <dd id="braux"></dd>
  • <span id="braux"><sup id="braux"></sup></span>
    <optgroup id="braux"></optgroup>

  • <ol id="braux"><output id="braux"></output></ol>